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在积极开展股票投资的同时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今日,A股震荡反弹,临近尾盘,上证50指数快速拉升涨逾2%,带动沪深300、上证指数等也走强涨超1%。成交小幅放大至1.65万亿元。
盘面上,农业概念、轨交装备、商贸零售、煤炭等板块涨幅居前,家电、消费电子、纺织制造、新能源车等板块跌幅居前。
央企出手增持
个股方面,尾盘中国长城、中国软件双双拉升涨停。消息面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4月8日宣布,将通过加快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手段,不断推动所属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
此外,还有多家央企宣布增持。中国中煤4月8日宣布,基于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振投资者信心,支持控股上市公司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中国中煤于4月8日再次启动对旗下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份增持计划。
据中航工业消息,4月8日午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部分上市公司披露了股份回购、增持公告,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投资者利益,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进一步支持旗下上市公司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国资委8日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切实维护全体股东权益,持续巩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努力提升公司价值,充分彰显央企责任担当。同时,加大对央企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导,引导中央企业持续为投资者打造负责任、有实绩、可持续、守规矩的价值投资优质标的,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在积极开展股票投资的同时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Wind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农林牧渔行业获得逾8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均获得超40亿元净流入,公用事业、银行、交通运输也都获得超20亿元净流入。电子主力资金则净流出超58亿元,机械设备、汽车净流出超10亿元,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等也净流出超亿元。
展望后市,中金公司指出,特朗普关税政策后续演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市场波动导致风险传染,预计关税政策也将导致A股企业盈利预期下修,A股市场短期难免出现阶段性波动。不过,市场下跌存在明显的恐慌情绪,跌幅已大体计入企业盈利影响程度,而且估值吸引力再度凸显,无论从历史纵向对比,还是全球横向对比,以及和债券回报率相比,中国股票市场都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中期市场表现有望继续向好。
中泰证券称,关税导致经济预期下修,科技行情面临估值约束,A股短期面临调整,不过下行空间预计有限,转口贸易的限制和外需收缩的幅度预计好于预期。历史“衰退事件”冲击下,A股会经历1—2个月的“观察期”,其间万得全A平均跌幅只有1.2%。未来及时的政策对冲有望驱动行情上行。
种业概念股掀涨停潮
市场焦点方面,农业股继续保持强势,种业概念呈现加速上扬的走势,板块指数再度飙升逾15%,创历史单日最大涨幅,并创3年多来新高。板块内所有个股上涨,康农种业、秋乐种业、绿亨科技等多股30%涨停,神农种业、敦煌种业等也均走出连续涨停的行情。
渔业、粮食概念、农产品加工、猪肉等细分板块也纷纷放量大涨,唐人神、湘佳股份、巨星农牧、罗牛山等批量涨停。
ETF涨幅前10位中有9家与农业相关,其中粮食50ETF放巨量涨停,位居涨幅榜榜首,畜牧养殖ETF、农业50ETF、粮食ETF均大涨超8%。
中信证券表示,种业被定位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将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推荐种子和粮食种植板块,另外建议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储备与节粮减损、数字农业方面的中长期机会。
轨交装备概念走强
轨交装备概念高开高走,板块指数放量大涨逾7%。中国中车强势涨停,K线图上呈现阳包阴走势,铁大科技、铁科轨道、雷尔伟等也纷纷涨停或涨超10%。
消息面上,“RT FORUM 2025第九届中国智慧轨道交通大会”将于2025年4月10日—12日在广州举行。大会将着力探索“十五五”时期城轨发展新动向,为加速行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月—2月,铁路客运量同比进一步增长6.4%,这为2025年动车组招标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华创证券认为股票配资在哪儿,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完善,动车组新增量增速或将趋缓,而存量市场越来越大,动车组需要定期进行维护。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的报废运用年限为30年,但是在用的老旧内燃机车因研制年代较早,一些处于超期服役状态。新一轮轨交周期有望打开较大市场空间,对应细分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率先受益。